傳統服飾在某種程度上,可以代表每一個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、生活習慣以及傳統,從台灣每一個原住民族群中去觀察,每一個族群都有代表性的服飾、裝飾、色彩及圖騰,而這些多樣化而豐富的文化內涵,也是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。
而阿里山鄒族傳統服飾中,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成年男性頭上配戴的「羽飾」。羽飾類似一種皮帽,帽身是用熊皮做成,帽頂則綁上藍腹鷴、熊鷹、長尾雉等羽毛。根據達邦生態導覽解說員安孝明表示,羽飾只由鄒族成年男性才可以配戴,而這些羽毛必須自己親手打獵所得,再將這些羽毛綁在頭上,是一種「勇士」的象徵。
安孝明表示,藍腹鷴、長尾雉的羽毛象徵「文」,而熊鷹市代表「武」,文武雙全才能稱得上是鄒族勇士。此外,羽飾還鑲上子母貝,因為子母貝在鄒族過去傳統中是和外族交易中使用的錢幣,因此子母貝也是鄒族極為重要的物品。至於羽毛數量的部分,根據老族人的說法,四根是最適當的數量,兩根太少、超過四根又太多,因此目前鄒族男性所配戴的羽飾都以四根羽毛居多。
由於近年來保育觀念高漲,鄒族族人也不再獵殺這些珍貴的野生動物,而是用一種共生共存的態度與這些動物相處、甚至保護它們,安孝明說:「如果沒有保護它們,最後受害的,還是我們人類自己。」
【圖片說明】鄒族男性的傳統服飾之一--羽飾。
阿里山森林浴:
http://605.travel-web.com.tw/阿里山國家公園報導:
http://a320007.travel-web.com.tw/